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枸杞子产业升级 市场“乱象”将在2-3年得到根治

    2019-11-01 21:06:07    浏览:2    点赞:0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很多产品的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仅是洗衣机、空调、冰箱质量没问题了,连手机、电脑质量也没问题了。不仅没问题,甚至有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的态势。瞅瞅华为,有些方面已经超过了苹果。


    但我们一想到药品、食品的质量,大家都觉得质量是堪忧的。当然,中药材、中药材饮片、中成药、针剂(文章中将用中药替代)在大众眼中质量更是堪忧,什么不良反应不明显之类的标注都会出现。甚至有些中医粉自己都在呼吁:中医将亡与中药。

     

    2019年1021日,新京报一篇名为《枸杞市场乱象:硫磺熏、亚钠泡 个别商贩制“毒”枸杞》报道称“硫磺枸杞”“亚钠枸杞”已成为枸杞子行业公开的秘密,就犹如医药行业的“三聚氰胺”,已经成为中药材行业的潜规则,而有关检测标准的缺失则让这一潜规则发展成为“明规则”。但笔者认为该报道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说法是不符合现在枸杞子行业的发展的。

     

    以整个中药材行业为例,有需求才会有乱象

     

    专家指出硫磺熏、亚钠泡枸杞子在一些分散经营的农户中存在,但在产业化品牌企业和与品牌企业合作的合作社及农户中基本很难存在,这种非法添加和处理已经代表了落后的生产能力,早已经被品牌企业淘汰。产业化生产已经是中宁枸杞乃至宁夏枸杞的主流,尤其是核心产区的产能基本上被品牌企业完全主导了,生产中违法添加对品牌来说不但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承担巨大的风险,企业是能够很简单计算明白这个风险账的。

     

    消费者买药只看“模样”

     

    抛开医生给病患开药的纯药物需求,一般去药店、诊所、药材市场、超市购买中药材作为滋补、调理、调料品,多是些大妈们。大妈在传统消费理念的熏陶下,培养辨别食物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外观。

     

    中药材品种众多,种类繁杂,根茎、种子、果实、树皮、全草等。专业人士对所有中药材品种都难以全面认知,何况是普通大妈消费者。云里雾里的她们,选择中药材就是看外观、瞅颜色。

     

    劣币驱逐良币

     

    消费习惯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市场流通的多是些“化了妆”的中药材。因此,需求导致源头就必须开始熏硫。而以前,中药材种植又是一个产地分散、地点隐蔽、劳动力低下、设备简陋的行业,严格控制一些中药材熏硫量成为一纸空谈。

     

    变本加厉的是,越是“漂亮”的中药材销路越好。最后,不该熏硫的也开始熏硫,本该熏硫的就严重过度,形成了全药皆熏硫的产业特点。且熏硫的量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药材颜色,最疯狂的是大部分中药材都在过度熏硫。


    枸杞子从种到收难以真正做到溯源是核心原因

     

    有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枸杞行业的乱象背后,本质原因是产业尚处于低层次,不仅产业供给侧处于较低层次,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尚未有效开发出来,枸杞行业企业应更多的将力气花在产品升级、创造新需求上,产业升级是破解行业难题的唯一出路。

     

    其实,笔者认为核心原因是经济问题而不是产业原因。洗衣机那些都是由零部件构成,每一个零部件都是可以追溯的。谁出了问题就可以找谁,就可以追究到底。这样生产零部件的厂家就会心存敬畏之心,他们就会尽可能保证零部件的质量。

     

    而像中药这一类产品他就不是简单的零部件产品,而是管道产品。就以中药饮片为例,一盒中药饮片出现问题,可能是包装的造成的,可能是运输造成的,可能是生产加工造成的,可能是原料采收造成的,甚至可能是药材本身就有问题,不是道地药材或者本身就是伪品,或者种植环节出了问题……一旦有问题的中药材原料进入了生产厂家,人们就几乎不可能在追溯问题的出处了。生产的不可追溯性,提高了质检的难度,降低了品质的可靠性。

     

    前几年,中国奶制品市场出现了三聚氰胺事件,到现在消费者对奶制品质量担心都没有完全消除,连质量有保障的奶制品人们都不敢相信了。

     

    其实,他们整个流程,从牛奶被倒进储存罐,到低温消毒、加工、包装、入库、发货,都实现了全程封闭的自动化生产。

     

    同时,我也参观过那些普通的中药饮片GMP生产厂家,那些厂房投入使用是花了真金白银在里面的。每五年为了认证投而进行的厂房建设、设备购买都花费巨大,是有巨大的沉没成本在里面。

     

    就奶制品企业而言,他们是不会投毒来自毁长城的。那三聚氰胺是从哪里进来的?从奶农那里进来的,因为加工厂要向许多奶农采购原料,从奶农收购的牛奶一旦进入奶罐车就很难追溯了。

     

    以史为鉴看看美国肉类问题引发一系列改革

     

    大家是不是觉得美国的食品药品就没有问题?在《丛林》(1906)一书中,辛克莱严厉地控诉了“无组织、无纪律”的资本主义,肉类加工工厂里的情况就是很好的佐证。他书中详述的工厂里的肮脏的卫生条件,和工人们所处的恶劣环境让读者心惊胆战。但读者更关心的是书中花大篇幅所描述的当时美国肉类加工工业的腐败。该书揭露的情景激起了民愤,从而对几个月后的《联邦洁净食品与药品法》以及《联肉制品检查法》的通过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之功用。

     

    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食药品质量逐步提升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看看历史上美国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大家的焦虑笔者能够理解,但实际上我们身处的环境比100年前的美国要好太多。但为何这种负面新闻却不时爆出?核心原因就是人们天生喜欢这种负面新闻,媒体为了博取眼球也更愿意报道负面新闻。


    我们冷静下来思考,是不是因为负面新闻的报道我们就放弃这个行业呢?当然不是,正因为有问题才有解决提升的空间。但信心的重建是一个缓慢而艰巨的过程,政府前期做的各种努力也化为泡影。

     

    新京报文章一出,中宁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强中宁枸杞市场监管的通告》,从市场交易、包装使用、产品标准、商标使用、溯源标识等方面集中明确要求,并提出了监管意见,公布了举报电话。一周来,宁夏枸杞管理部门四面出击,利用各媒体平台发声,为宁夏枸杞正名,弘扬正能量。比较有代表的宣传是:光明日报,1022日,《宁夏中宁:从源头保证枸杞质量安全》;宁夏广电新闻,1023日,《中国中医专家为宁夏枸杞药用把脉》;中国食品报网,1024日,《宁夏中宁订单农业确保枸杞质量安全》;宁夏日报,1025日,《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宁夏枸杞以精细化分工探新径》等。

     

    政府主管部门一直三令五申不允许非法添加和贴牌,但总也不能杜绝这种非法行为,为何?政府监管能力有限是实情,你要去监管千万农户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而散户恰恰是非法添加的主力军。


    0
    !我要举报